|
|
读到一篇文章《十年财务总监的精华笔记》,挺有意思,当然基于我现在的经验很多并不能很好理解,针对其中一条有些感触,简单整理下我的想法。
成本控制高手、融资高手、避税高手是财务"白骨精"我觉得这三项是财务人最容易带来显而易见的价值的能力。不仅是财务管理岗,如果希望走专业晋升通道,其实也可以选择其中一项重点突破。
成本控制高手首先是具备成本核算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对企业生产流程、成本构成非常清晰。之前文章中提到的一位姐姐她评高级职称时,现场答疑环节能获得高分认可最主要是因为对工厂的成本构成了如指掌,知道每一个数字是否异常自己异常的可能原因。
融资高手除了专业能力之外,如果还能拥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那就是所向披靡了。资金成本对企业而言是个太重要的指标,尤其是资金需求量大的企业。你算啊,对于基数是千万级别的融资规模,一个点就多少钱了,能省下就是真金白银的利润。所以那些能帮老板拿到第成本资金的绝对都是最最亲的亲信。当然融资高手还有一项能力是对比各种融资途径的融资成本,这成本可能不单指需要支付的利息和费用,还包括企业为此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可能需要付出的代价。比如张兰引入鼎晖的对赌协议事后看来还是有点像引狼入室;万科今年的股权之争与最初的股权结构设置密切相关。
至于避税高手,相信每个企业其实都有这么一位或几位与税务打交道的财务人,TA能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企业能从税务局的嘴里再扣回多少银子。
说说我知道的两位高手吧,一位是核算出身,对制度了如指掌,关于怎样核算可以少交税都是找TA,特别是一些特殊业务(具体你懂的),都是听她的。相应地,每年核算制度的完善和修订也是归TA管。话说很让我佩服,常年见TA,办公桌上都是各种税务、核算制度方面的最新书籍。另一位是负责的外贸业务的,也是在这个领域专攻多年,TA的专长更多在于处理与税务局的关系。这两位其实也就代表了关于避税的两面,对内是制度的灵活运用,对外是与税务局的关系维系。在中国这两者大概是缺一不可,都值得深耕。
具体来说,对内通常有这样一些方式:考虑地域性差异的纳税地选择,内部定价,利润转移等;而对外现在很多企业会选择与事务所合作,同时再借力事务所与税务局的关系。
针对这三个领域,如果想寻求突破,我倒觉得比较靠谱的办法是从自己单位去找一位对应的牛人,不惜一切代价把TA的本领学到家。当然,这中间可能还存在一个悟性的问题。
知识管理的大神古典说,获取知识的四大途径:人事网书,其中人是第一位的,这人包括了自己自己其他人,然后就是通过做事过程中的经验积累,至于网络资源,丰富但需要能甄别,而书是最传统的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是知识更新速度慢。我一直在努力领悟这一点,并结合实际去运用。希望对你也有用。
|
|
|
|
本文转载自:中华会计网
作者:康愉子
原文链接:http://bbs.chinaacc.com/forum-2-7/topic-66757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