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作者对于财务分析的理解和方法,认为财务分析是个性化的,并指出财务指标只是工具,核心在于解决问题。作者分享了自己在财务分析中的关注点,包括材料成本、毛利率变动、人工和制造费用等,以及如何通过分析这些方面来评估公司的经营情况,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分析方法和建议。
财务分析如何做?我觉得是一件很个性化的事情,会计在职场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而然就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分析思路。而我如下所说的,也仅仅只是我自己所领悟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不一样的财务思维。
而我现在很少迷恋财务指标。以前总是觉得那些财务指标,图表,分析数据很专业,好高大尚。这些都只是工具,也就是说财务分析,是为了解决问题。这家公司经营的怎么样?为什么而挣钱?亏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做才能挣到钱。
所以,财务分析是为了让自己看清这家公司的经营情况。
1,而我先会看销售明细里的材料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一般制造行业材料成本占销售金额的60%-80%之间,关注每类产品的材料毛利率变动,如果变动大,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是销售价格有变动?还是材料成本有变动。
材料成本变动是损耗变动,还是材料价格变动?
平时,多关注产品主材的采购价格变动,保持敏感度。分析采购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因为物料需求计划没做好?造成急用料多,没有批量采购?还是材料市场行情变化?
关注材料损耗异常,材料损耗大,是因为来料不良,还是生产损坏?生产工艺是否有变化,还是新手员工多?
2,接着分析人工、制造费用。
人工,我是不看比例。一般企业是10%-30%之间。但如果销售旺季,销售大时,人工占销售金额比会很小,很难评估占比的合理性。
人工成本方面,我主要是看生产效率变动。测算一下,每类产品每小时的实际产量变化。生产效率的对比标准是不要低于这个行业的平均水平。比如,这个行业生产榨汁机要1.5小时一台,而自己公司是1.26小时一台。那生产效率明显高于行业水平。
如果生产效率过低,分析一下是产能不足,还是新手员工过多,还是产品工艺有变化。
平时注重考核车间班组生产效率指标达成率,根据产品标准工时制定目标产量,来监控实际产量是否达标。(标准工时,可以看作是这个行业水平。)
制造费用方面,主要的费用大头要清楚。比如厂租、水电费、固定资产折旧费、间接人员工资、福利费、伙食费、辅料消耗等。
固定开支那部分,一般不会变动太大。我主要是测算产品保本点,车间产量要达到多少,才能养活员工,才能养活工厂固定开支。
当销售淡季时,固定开支是很麻烦的事情。
所以,一般工厂装修,大额支出要注意了,尽可能的量力而行。
作者:刘福进,资深财税实战者,微信公众号:会计人上岗手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