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行业研究与实践
金蝶云社区-天冥异
天冥异
15人赞赏了该文章 435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8年11月10日 11:35:21

区块链技术行业研究与实践

原创: 金融电子化 金融电子化



文 / 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 昝超 马龙


根据熊彼得创新理论,创新的方向是由客观经济生活需要和时代提供的科技发展基础共同决定。任何创新技术的成败,都依赖于市场需求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市场需求促进创新技术快速发展,时代条件决定创新技术的走势,只有跟上市场需求和时代变化,基于区块链的创新才能最终取得成功。区块链技术在“去中心化”“安全”“效率”之间存在一个“不可能三角”,应用上需要一定程度的妥协,兼顾三者平衡。目前区块链技术主要适用于非实时、轻量级、低频率、低敏感度等特征的业务场景。

 

商业银行在区块链应用创新的同时,要夯实基础技术研究。只有追根溯源、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演进,在区块链的技术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方面寻求突破,才能立足根本,着眼未来,推动银行业商业模式的变革。

 

区块链技术发展与各方观点

1.咨询公司观点。综合各家观点:区块链技术尚处理论研究向实践探索发展的阶段,业务场景、安全保障等方面尚未成熟,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需要较长的探索过程。例如,Gartner公司在2017年7月发布报告,认为区块链技术目前正处于“期望膨胀期”,距离技术成熟还要经历5~10年。

 

2.各国监管机构态度。世界大部分国家都表示接受并支持区块链技术发展。例如,英国、德国、荷兰、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的央行均发布了区块链技术白皮书,认为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善其金融服务质量,大幅降低交易支付、资金转移等成本,提高支付系统的速度和弹性,防范不法行为。

 

3.科技公司观点。认为区块链是最具行业颠覆性的技术,根据市场研究公司CBInsights于2017年10月发布的《2017区块链投资趋势报告》,在过去的12个月时间里,区块链项目投资已经创下历史新高。互联网公司积极布局区块链技术,主要是担心错过投资风口、错过转型发展机遇而逐渐被行业淘汰,因此不惜以“押百投一”的高成本方式投资区块链项目。

 

综上,各国监管和咨询公司观点比较稳健,认可区块链技术发展潜力的同时,也直面其瓶颈和不足,倡导稳步推进项目应用。对商业银行而言,在金融领域开展区块链技术的拓展与应用,事关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与经济的安全运行,需要综合考虑技术成熟度、系统稳定性、应用安全性、市场接受度等多方因素。

 

中行区块链技术研究进展

1.总体策略。中行采取“积极跟进、大胆验证、审慎推广”的策略,在密切跟进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动态的同时,持续开展区块链基础技术研究,并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当选取应用场景展开试点应用。与此同时,中行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激励员工创新,从研究到规划、从技术平台到应用场景、再到人才储备,全方位着手,力争做到顶层有设计、中层有执行、基层有创新。

 

任何一项新事物的诞生和成长都会伴随各方声音,区块链技术仍处发展完善阶段。在此阶段,单纯地完全肯定或完全否定,对于区块链技术本身都是不公平的。应以包容的心态,给予其适度发展空间。

 

2.基础技术。中行积极关注区块链技术的演进方向,在挖掘业务领域应用创新的同时,不断深入研究区块链底层技术,尤其关注联盟链的发展。联盟链采用更高效的共识算法、平台化的系统管理、完备的成员管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商业银行在区块链项目应用中的痛点。中行基于联盟链提交了以下专利,主要从性能、安全、国产化等方面对现有技术进行加强。

 

一是提交“一种区块链数据压缩方法及系统”专利。专利在不影响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的前提下,解决区块链交易数据不断增长引发的存储空间紧张问题。

 

二是提交“一种区块链系统及快速验证区块的方法”专利。专利能够对区块内交易进行并发执行和结果验证,支持通过扩展硬件的方式提升验证及同步区块的速度。

 

三是提交“一种区块链智能合约模板动态更新方法、装置及系统”专利。专利实现智能合约模板的动态定制,使区块链系统变得更加灵活,适应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业务需求。

 

四是提交“区块链投票记账模式的记账方法及系统、投票及记账节点”专利。专利基于PKI体系,在区块链每次投票后即作废私钥/公钥对,并重新生成新私钥/公钥,确保秘钥仅一次有效,提升记账安全性。

 

五是提交“一种区块链中智能合约交易的验证方法、系统、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专利根据交易类型标识执行智能合约交易,生成区块的最终状态,通过验证节点对比区块的最终状态与区块中记录的交易后状态,提高区块的验证效率。

 

六是提交“一种调用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的方法和系统”专利。专利根据待调用的智能合约函数接口,调用智能合约进行业务处理,支持基于区块链的项目模块化设计,适用于多功能复杂型的项目开发。

 

此外,中行基于开源产品协议,自主研发了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区块链互联平台”和“区块链协同产品平台”,并于2017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平台作为中行区块链业务的统一接口,旨在实现“一次搭建、多种协作”,为不同的业务协作建立各自逻辑独立的区块链,支持在不同业务领域开展业务协同。平台对区块链技术的可靠性、安全性进行了增强,并且开发了专用工具集,用于操作主链、子链、智能合约等对象。

 

3.应用场景。中行在区块链应用场景方面提交的专利主要如下。

 

一是提交“一种基于区块链的不同商家之间积分流通方法及装置”专利。专利包括客户端、商户端和积分兑换单元,利用商户端的区块链地址信息和客户端的钱包地址信息实现积分互换。

 

二是提交“一种区块链中数字资产的转移方法、装置及系统”专利。专利在数字资产发行时就规定其流通过程中的状态和转移规则,确保资产依照发行时规定的规则进行状态变化,防止资产交易的中间人任意改变资产状态,保障资产信息准确、完整。

 

三是提交“一种基于区块链支付系统的跨境支付方法”专利。专利提供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跨境支付方法,参与行间进行跨境支付时,无须通过代理银行,直接实现“点对点”支付,实时完成银行间资金转移。

 

四是提交“一种用户征信数据的共享方法及装置”专利。专利将相关信息写入区块链,在不泄露征信系统中各征信机构商业信息的前提下,实现用户征信数据的共享。

 

五是提交“一种金融外援信息共享方法及装置”专利。专利在保证外援隐私权的前提下,实现金融机构的外援信息共享,保障信息的可信度。

 

六是提交“盗版应用验证方法及分布式服务器节点”专利。专利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盗版应用验证方法,用于实现自动验证盗版或正版应用。

 

中行区块链技术应用实践

商业银行开展区块链应用要着重考虑场景的选择。首先是合法合规,必须符合国家机关和监管机构的相关要求。其次是应用需具备一定的业务价值,不能仅仅为了使用区块链技术。再次是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区块链技术在多个主体共同参与下才能发挥最大价值。最后是选择一个较为稳定的、可扩展性强、具有较大发展前景的技术平台。中行区块链试点项目主要集中在数据共享、支付清算、数字票据、公益扶贫、数字雄安等应用领域。

 

1.数据共享领域。2016年11月,中行在香港投产区块链物业估值系统,基于区块链技术创建了一个银行和物业评估机构的分布式网络,解决传统模式下,纸质报告存储成本高、存在作假风险、“一房多评”等问题,系统只需几秒即可列出、验证和共享最新估值。据统计,该系统每年处理逾3万次物业估值,估值总额已超过4000亿港币,目前85%的业务都在该联盟链上完成。业务办理耗时平均缩减了两个工作日,降低了协作成本,提高了工作处理效率。


image.png

图 区块链互联平台与区块链协同产品平台逻辑架构

 

2.支付清算领域。2017年,中行搭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中银集团内跨境汇款平台原型,验证区块链技术在减少对销账环节、提升集团内资金汇划效率、改善起息日限制及追踪汇款动态方面的能力。2018年1月,技术投产了银联跨境汇款区块链项目,成为首家与银联协作采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境汇款查询功能的银行,在保证已有清算流程不变的前提下实现“银联全球速汇”交易状态的实时可查。2018年1月,技术投产了港中银/微众/深圳中行区块链跨境钱包项目,由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深圳分行、微众银行分别作为发卡行、清算行、收单行,为前来内地消费的香港居民提供便捷的跨境电子支付服务。2017年4月,SWIFT启动了DLT分布式记账概念验证测试项目,国内中行、建行、民生三家商业银行参与测试,探索银行能否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实现跨境代理行己方账户的实时核对,以优化全球流动性。

 

3.数字票据领域。2016年底,中行完成基于区块链的数字票据交易平台原型搭建,内部完成数字票据和资金同步清算功能验证,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减少人工干预,积累模型建设经验,同步做好业务和技术储备。2016~2017年,根据人民银行安排部署,中行与工行参与了票据交易平台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票据签发、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验证和试点等工作,并于2017年初实现了票据交易原型平台上线模拟。

 

4.数字雄安领域。中行全面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积极参与雄安智慧城市等各类应用系统研发,其中重要的一项系统性工程就是建立“数字雄安”和“数字中行”的链化体系。利用区块链技术支撑雄安新区建设及业务创新,推动“雄安土地征迁生态系统、建设领域务工人员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智慧森林供应链”等项目落地实施。通过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实现雄安新区政务管理、信息统计、土地收储、资金发放、务工管理等一系列服务的阳光透明与便利高效。

 

5.公益扶贫领域。基于自主研发的区块链互联平台和区块链协同产品平台,2018年4月,西藏扶贫项目投产,中国银行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各用款单位之间建立起“扶贫联盟链”,将系统中每一笔资金流转记录上链。此项目利用区块链易扩展组网的特性,将多单位的资金监管业务场景融合,依托区块链多方共识、不可篡改和自动化执行的特性,实现了扶贫资金流转记录的高效率和高可信度,并打造了可视化的区块链数据监控平台,使资金监管真正做到了可视化、可追溯。该项目提高了扶贫资金系统的公信力,推动了国家扶贫资金发放与管理工作的落实。

 

未来展望

趋势一:区块链技术远未定型,有待持续演进。任何一项创新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都必须注重规模化与可靠性。目前区块链应用从单一到多元方向发展,票据、支付、保险、供应链等不同领域的应用催生出多样化的技术解决方案,在实时性、高并发性、延迟和吞吐等多个维度上存在高度差异化。区块链技术在共识算法、处理机制、组织形式、隐私保护等技术环节上都有提升的空间,若要实现真正落地,支撑实际业务,在技术层面仍需大量改进工作。此外,区块链系统的安全性仍受基础设施、系统设计、操作管理、隐私保护和技术更新迭代等多方面的制约,需随金融业务的创新发展,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适合我国金融体系特点的区块链解决方案。

 

趋势二:联盟链成为商业银行区块链创新的主流模式。从公有链、联盟链、私有链三种组链方式看,面向大规模用户的公有链,因性能效率问题没有太好的应用前景;在企业内部建设私有链可以进行技术储备,但没有太大的商业价值;而在多个主体之间建立联盟链则前景可期。一是参与方数量少,较易解决同步记账性能效率低的问题;二是区块链互信机制可减少参与方的沟通成本,提高处理效率。联盟链比较适合于机构间交易、供应链金融、资产管理等B2B场景。目前,诸多商业银行均加大联盟链底层技术的研究投入,基于联盟链底层逻辑、技术、算法、机制,开展各类产品创新,并将之应用于各种“区块链+金融”的场景中。

 

趋势三:区块链与多技术融合发展已成大势。区块链可能最先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进行技术融合,A(人工智能)、B(区块链)、C(云计算)、D(大数据)四大技术相辅相成,可相互解决技术难点以降低成本。云计算能快速低成本地完成区块链开发部署,加速区块链技术成熟,BaaS(BlockasaService)有望成为公共信任基础设施,成为激发数字经济的关键组件。大数据能大幅提升区块链的数据价值和使用空间,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加密共享、分布式账本的等技术特性为解决数据流通和价值共享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人工智能可帮助区块链降低达成共识的成本、提升链条的可伸缩性、提高计算效率等,而区块链可以帮助人工智能提高数据质量,进一步提升模型可信度、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并减少灾难性风险。

 

总结

当前,区块链技术发展“百花齐放”,针对区块链技术的各类观点“百家争鸣”,数字化时代的技术变革日新月异。纵观数十年技术发展历史,每项创新技术都要历经逐步成熟的过程,其中很多技术成为了时代进步、社会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毋庸置疑,区块链技术为构筑全新的信用社会带来了充满想象的技术可能,但其最终效用尚需时间验证。

 

商业银行作为技术应用型企业,惟有牢牢把握金融本质,客观看待自身优劣势,始终保持前瞻眼光与冷静思维,对创新技术积极跟进、大胆验证、审慎推广,才能在技术变迁中顺应潮流,充分激活技术的价值创造能力。


图标赞 15
15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

您的鼓励与嘉奖将成为创作者们前进的动力,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可以给予作者创作打赏哦!

请选择打赏金币数 *

10金币20金币30金币40金币50金币60金币
可用金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