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同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放松监管,尤其是放松对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分不开的。为此,后危机时代我国如何认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效监管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作用,对于全球经济的整体稳定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其目的就在于,为我国规避上述风险的发生理清思路,并查漏补缺。
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金融危机;应对
发端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以其凶猛的倒逼效应导致美国金融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随后,沿着国际金融链条迅速波及全球,形成世界金融危机。在至今两年多的时间里,美国许多大银行、保险机构纷纷倒闭,如:2008年3月,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被出售给摩根大通;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被政府接管;华盛顿互惠银行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接管。究其金融危机发生的表层原因,应归咎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创新,加之银行的监管不利,最终导致金融风险转嫁链条的完全崩溃。
步入后危机时代,对于如何有效规避上述风险的再发生就显得格外必要。为此,本文就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的作用进行认识。其目的就在于,为我国规避上述风险的发生理清思路,并查漏补缺。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给出金融危机的发生路径及剖析;然后在此背景下认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应对作用;最后,就制约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出对策。
一、金融危机的发生路径及剖析
2007年春,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其破坏力迅速向其他国家蔓延继而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这次次贷危机可解释为房地产行业泡沫的破灭在金融领域最薄弱环节的集中体现。2001年1月至2003年6月,为防止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基准利率促成了美国房地产2001至2005年的繁荣。这期间,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其中次级房贷就是最主要的一个。其操作过程是,金融机构通过向还款能力一般(甚至较差)的客户提供浮动利率的抵押贷款,再将该类高风险贷款以住房按揭贷款证券化的方式、甚至以高金融杠杆的方式(如债务担保证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s,简称CDO)出售给其他投资人,从而实现了金融风险的转移,同时也使金融风险在整个金融系统中扩散,并通过杠杆效应得到放大,但这一切风险都被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所掩盖。为了抑制日益抬头的通胀,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基准利率后,购房者还款压力骤然增加,房地产行业的泡沫开始破灭。据高盛研究,目前美国的房地产价值已自最高峰下跌了近20%,估计至2009年底还将下跌10%至2004年初的水平。房地产市场的持续走低、市场利率的不断攀升使次级贷款中的低信用居民违约率上升,并以恶性传染的“羊群效应”不断扩散,甚至开始对次优级贷款和优质贷款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使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从深层剖析,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同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放松监管,尤其是放松对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分不开的,这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像我国这样的大国转型经济,有着很强的警示作用。金融创新产品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会为利用它的人赚得高额回报,创造金融神话;但同时它更是金融风险的聚集地,是蕴不良金融危机的温床。美国为了促进金融业的发展,维持其国际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过度依赖并大肆宣扬金融创新,同时忽视金融创新的监管和风险防范,任由风险肆意泛滥,最终酿成恶果。二、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对作用的认识
正如上文所述,次贷危机的爆发是同美国金融监管当局放松监管,尤其是放松对高风险的金融创新产品的监管分不开的。那么,后危机时代我国如何认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有效监管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作用,对于维护全球经济的整体稳定,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操作风险的特性需要运用风险导向审计
根据《巴塞尔薪资本协议》,操作风险是指内部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相比,操作风险具有四个明显的特征:一是风险的内生性;二是复杂性和隐蔽性;三是风险与收益不对称性;四是关联性。这些特性与风险导向型审计的审计特长决定了防范操作风险需要风险导向型审计。 (二)操作风险防范的及时性需要运用风险导向审计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风险”为核心的理念与方法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从其账户管理系统、信贷管理系统等采集大量电子审计数据,充分了解被审银行的资产质量、负债状况、结算业务操作及其内部控制等方面情况,进行有效分析、风险评估,及时找出当前业务管理、操作突出的风险点与风险域,按风险高低程度、紧急性等因素排出次序,确定审计重点,做到“有的放失”,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实施审计的。 (三)有效防范管理层舞弊需要风险导向审计
近年来发生的比较典型的金融风险案例证实商业银行光有内部控制是不够的,尤其是当管理层、操作层共同参与舞弊时内部控制制度就流于形式了,若不把审计视角扩展到内部控制以外,就很容易受到蒙蔽和欺骗,不能发现由其它因素而导致的舞弊行为。而风险导向型审计从内外环境及内部控制等更广泛的审计范围把握被审计银行的风险,便于发现管理层、操作层舞弊以及两者串通舞弊等行为。三、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中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一)制约因素
1.本土事务所规模和人员结构不足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事务所多角度、全方位地识别和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这要求事务所有一定规模,拥有多领域专业人才,能在所内进行专业分工,从而根据不同行业面临的不同风险进行全面的研究,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然而,本土事务所面临的现状是:规模普遍较小,市场份额低,而众多小规模事务所承担要一定的组织费用,管理费用和交易费用,增加其成本负担,又因为其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导致其无法按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同时,内资所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其隐含的知识老化限制了风险导向意识的形成,因此大部分本土事务所仍较多采用传统风险导向模型,关注认定层次错报,未能对企业宏观层面经营风险进行有效判断。
2.注册会计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行业环境、发展战略、组织形式、治理结构、管理层诚信度等所有影响被审计单位的因素都做出评价,这对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有较高要求,注册会计师要有丰富的经验,对各行各业都有所了解,才能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正确评估。 然而在我国,审计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审计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长期以来,本土事务所在员工招聘使用方面过于强调其会计审计背景,这导致本土事务所员工知识背景和知识结构严重雷同,无法满足风险导向审计对知识的多元化要求。
3.外部监管体系不完善,诱发职业道德风险。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新准则中原则性要求多程序性要求少,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过程中是否勤勉尽责缺少科学的判定标准,更强调注册会计师个人的执业操守。这无疑加大了外部监管的难度。同时,多数本土事务所由于规模小、客户数量较少,审计失败造成的信誉损失、财产损失和客户流失成本较小,在引人风险导向审计时,由于审计成本加大,政府和协会监管难度加大,事务所牺牲职业道德获取违规收益的情况不可避免。
4.信息库建设速度滞缓。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注册会计师要在风险评估阶段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情况,这需要强大的且不断更新的信息库予以支持。 但目前在我国,一方面很多企业的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很不完善,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获取充分可靠信息,即使获取信息也难以判断被审计单位诚信;另一方面,出于成本的考虑,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信息库建设也不健全,无法满足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所需信息的要求,进而阻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落实。
(二)对策
1.会计师事务所实行规模化发展,做大做强。 会计师事务所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走规模化道路不仅能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竞争力,增强抵御风险能力,更有利于审计资源的整合,专业人员的技能共享,使事务所有能力在所内设置专业化团队以满足不同企业不同风险的需要,同时可投入更多审计资源将风险评估贯穿整个审计阶段,以全面贯彻风险导向理念。2008年11月29日,天健光华会计师事务所与重庆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合并;12月19日,安徽华普、辽宁天健和北京高商万达三家会计师事务所宣布合并;12月21日,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和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金融危机环境下,两月三起合并,表明我国CPA行业正在做大做强,化危为机,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满足风险导向审计要求。
2.改变人员结构,提高执业人员专业素质。 首先,本土事务所应加强对年轻审计人员的吸收,改变年龄结构老龄化的现状,同时年轻审计人员掌握的知识更前沿,对于新信息接收速度较快,这将有利于推进风险导向理念的形成。 另外,事务所应注重引入一些法律、工程技术、计算机等非会计审计专业的人才,并对项目审计小组进行科学配备,从而根据被审计单位面临的不同环境更有效的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更重要的是应提高执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现代管理知识和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加强后续教育的管理工作,以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职业判断能力,为顺利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打好基础。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教育不应流于形式,应从实质上来强化,使职业道德成为注册会计师的内在品质,引导其在审计执业中客观、公平、公正,勤勉尽责,同时,应健全审计职业道德体系,强化对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遵循情况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表彰和惩罚,建立审计职业道德奖惩机制。从被动走向主动,从他律走向自律,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注册会计师道德水平的最高目标,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始终坚持以信为本,坚守职业道德,强化风险意识,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4.加强信息库建设,提高信息充分有效性。 信息库的建立需要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共同努力。一方面企业应建立长期、系统的信息体系,从发展战略到日常经营,从财务信息到非财务信息等,做到及时记录、及时更新、及时披露。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也应建立庞大的数据库,按客户、行业收集、存储、更新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所需掌握的会计和审计准则内容以及客户所在行业的相关信息、各种审计案例资料等。从客户数据库的建立,发展到分行业数据库的形成,对事务所的审计风险评估而言,将产生不可估量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启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J].财会通讯,2010.2.
[2] 谷文清.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论坛,2009.6.
[3] 胡秋玲.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文献综述[J].科技信息,2009.1
本文转载自:人大经济论坛
作者:佚名
原文链接:https://bbs.pinggu.org/zyzt/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