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简七新媒体组的畅畅。
正所谓“花钱一时爽,花完火葬场”,长假余温还没过,最近我又开始收到「双十一」的优惠轰炸…要不是奈何自己口袋空空,怕是又忍不住要剁手了。
为了让自己恢复理智,我最近看了一部关于省钱的纪录片——《金钱与我》。
虽是爱尔兰出品的真人秀,但看过你就会发现:真是同一个世界,同样的财务困境。6集6个家庭情况迥异,但共同的是月光和入不敷出。
他们的故事,仿佛是一面镜子,或多或少折射了我们的金钱问题,所以不妨一起来看看。
记得,托尔斯泰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看过《金钱与我》后,我的第一感受却是:没钱的家庭都相似,问题几乎都出在「无规划的支出」上。
像第一集中的凯瑟琳,就是典型月光族——从未存下过钱,还欠了笔1000欧元的高利贷。
少有大额消费的她,每周要花至少80欧元点外卖,1年就是4000欧巨款。这可比自己做饭,贵多了。
其次,她还是个对生活品质“不将就”的人:家里日常用的黄油、麦片,都坚持选购大品牌,即使为此,要付出2~3倍的价格。
但在节目为凯瑟琳设计的盲选环节中,她却根本分辨不出好品牌和本土货之间,口感上的差异。
节目里另一对夫妇洛娜和基思,财务状况更令人堪忧,作为2个孩子的父母,他俩背负着4~5万欧元的贷款,拆东墙补西墙是常态。
负资产的背后,是夫妻俩大量无意识的消费,和错误的信用卡使用造成的。
洛娜热衷于给孩子们买衣服,标签还没拆的童装塞满衣橱,同款短裤一买就是16条。
丈夫基思,则习惯在月底缺钱时,通过信用卡取现应付危机,按每20欧收取2.5欧的手续费来算,是比巨大的浪费。
第3集的主人公露易丝,则犯了大多数女生都会犯的错误——买小号的衣服,并期待自己有一天能减肥成功。
事实是,价值30欧元的牛仔裤,在她的衣橱里一放就是4年,她至今也未能穿上……
存钱,对他们来说,似乎是无法完成的任务,但在节目组派出的专业理财师帮助下,1个月后,每个家庭的财务状况都有了显著改善。
以第5集里的弗雷德和欧拉夫妇为例,新婚不久的他俩,在拥有了一个儿子后,又迎来了二胎的好消息。
但与此同时,家庭财务状况,却不容乐观:妻子欧拉因怀孕生子,暂时处于失业状态,全家人都依赖弗雷德每月1000欧元的工资生活。
两人苦笑着说,“入不敷出”是常态——买房是暂不考虑了,但还要预备迎接家庭新成员,扭亏为盈是当务之急。
在实地了解夫妻俩的日常后,理财师马上发现了问题所在:夫妻俩对囤货的爱好,真是如出一辙。
初为人父的弗雷德,在儿子降生时,买了一整盒、数十只婴儿奶嘴,但孩子却并不爱用;
欧拉则在后院的小木屋里,堆满了自己的“战利品”,收拾整齐,但没什么用……
也难怪,理财师会用「灾难式消费」来形容——透支信用卡,去购买未来3~5年才用得上的东西,然后将它们遗忘在角落里。
想想,这也是我们常会犯的小错误:每次逛完超市,结账的金额和数量,总是超过了计划和预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节目中理财师,不得不对弗雷德和欧拉痛下“黑手”。
首先,没收了2人的信用卡和储蓄卡,只能领取现金消费,原本每周255元的日常开销,被减少到100欧元。
其次,要求他们在每次消费前,制定「购物清单」,且不能超出范围。
在如此“严苛”的要求下,一个月后,两人不仅没超预算,竟还小有结余,冲动消费也明显减少。
如此一来,2人光在消费项目上,每年就能节省18000欧元的开支。
最后,还是欧拉的总结到位:没有卡就没有诱惑。那些靠个人意志无法克服的,就采用物理隔绝,改变也能水到渠成。
看完节目,我不禁感慨,所谓理财专家的规划方案,其实也不难嘛~总结下来,无外乎3步:定目标-找问题-做执行。
看似容易模仿,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深陷财务难题无法解决呢?在我看来,真正的问题怕是出在“当局者迷”上。
节目中的理财师,从一个旁观者、理性人的视角,客观分析每个人的消费和财务习惯。但身处其中的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自己的错误做法,而不自知。
像第5集中的欧拉,要不是节目组把她小木屋里的货物全部摊开,她都难以想象自己在过去几年里,囤下了多少“便宜货”。
发现问题,并学着用片中的方法来改善自己的财务、消费状况,这在我看来,是这部片子,更有价值的地方。
本文首发自简七读财公众号(ID:jane7ducai)。简七读财,深耕理财教育五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