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出身富贵,普通人如何摆脱金钱束缚?原创
金蝶云社区-简七身份
简七
62人赞赏了该文章 888次浏览 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编辑于2019年03月06日 13:20:40

“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人都只能靠自己。 没什么背景,没遇到什么贵人,也没读什么好学校,这些都不碍事。


关键是,你决心要走哪条路,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准备怎样对自己的懒惰下黑手。——关东野客”


一次饭局,87年的好友F先生发出一个挺有意思的感叹:


我们这代人有一个不幸,就在于开局太好了。


“比如我啊,从小搬过3次家,住的房子越来越大;

小时候,放假了去家边小公园玩,长大了蜜月去马代;

小时候,挤着绿皮车一天一夜来上海,现在家门口高铁站半天不到;

就连我妈的工资,打我有记忆以来,到她3年前退休,都一直都在涨。”


相比于父辈,我们的成长环境整体都好得多。


也许你会说,这不是挺好的嘛?然而,真实世界的剧本,却并不是这样一条向上的直线……  

简七1.jpg

简七2.jpg

都说这是一个充斥着焦虑、被焦虑裹挟着疾跑的时代。


换个人生的前提假设,当我们坦然接受、并去追求波动式的上升的过程,那你大概率会对现在多一些耐心,对未来多一些信心。



再从财务角度看这个问题。不期求有高开高走的幸运,但我始终相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合理的节奏和努力,最终摆脱金钱的束缚。


我尝试着把他们分为3大阶段和5个步骤。



简七3.jpg

阶段一:准备阶段

(财务断奶 → 财务安全)



这个阶段,如果有一些基础理财意识,毕业3年内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实现。


先说说第一个阶段,之所以把这个阶段称之为“财务断奶”,也就是你可以不用靠爸妈养活你日常生活了。


说简单很简单,当你有了3-6个月基本生活费,就完成了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稳字当头,把钱存在低风险的货币基金里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说难也有点难,刚毕业收入一般,而自己赚钱的感觉又让人感觉真好。真能有一笔小小的存款,也真是值得庆幸的事。哪怕每月只存10%,也是很好的开始。


还记得我刚毕业时,去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也没有任何落脚点,找了一个小平房改造的短租房短暂过度了1周后,我终于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房子,但合租室友还未到,房东只愿意在半年付的前提下给予房租优惠,不得不厚着脸皮问爸妈要了钱。


直到大半年后,拿了第一笔年终奖,才算了存款第一次突破了5位数。


个人觉得,顺利迈过第一个阶段后,大概率你可以在毕业3年中攒够1~2年的基本生活费,也就是进入财务安全阶段。


为什么说是“安全”的阶段呢?


一方面这个积蓄让你能够比较坦然地购置足够的保障型保险,因病、因意外返贫的风险大大降低,还是挺有安全感的;

另一方面,当你发现自己1年不工作都不会“饿死”的时候,你的职业选择可以更考虑自己的志趣。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知名华裔女演员刘玉玲——“xxx YOU MONEY”的概念,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我从我爸爸那儿学到了一件事,什么事都可以可算作一门生意。所以我工作后一直很努力的存钱,这笔钱叫做“xxx you money”。这样,当你老板要解雇你,或是让你去做不愿意的事情时,你就可以很有底气的甩他一脸“xxx you!!”(姐有钱,去你的!)——刘玉玲”


虽然当我第一次跳槽时还没听过这概念,但那时支持我鼓起勇气,完全尝试一个全新行业的底气之一,是我的存款突破了6位数。


其实,这个阶段也为什么太难的,当你有了第一阶段的储蓄习惯,这个阶段不过是保持耐心,再多坚持一两年大概率就实现了。


当然,伴随着存款越来越多,你也可以开始尝试一些中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比如银行理财就是我存够5万块开始买的东西。甚至开始定投一些基金。


但也别耗费你太多的经历,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第一桶金并不来自于你的投资,而且本金太少时,绝对收益也很难高到哪里去。


简七4.jpg

阶段二:摆脱束缚阶段


(财务自主 → 财务舒适)


接下来这个阶段,我认为是每个普通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达到的。


关于第三个阶段,个人把它定义为:理财收入等被动收入(也就是躺赚的钱),能够维持你1年的基本生活时,你就达到了财务自主阶段。


很好理解,当你完全不用工作,都可以维持基础生活的情况下,你已经开始摆脱金钱的束缚了。


简单做个计算,比如现在你基本生活费需要6千元(注意,这是一个非常基本的生活状态),也就是1年需要7.2万元。如果你能够按照年化5%的基础收益率投资,你需要拥有144万元。


虽然这个数字变大了不少,但类似地去倒推稍长一些的75-80后,即使不考虑买房这类时代的机遇:

- 工作15年以上

- 职场上有打拼精神

- 年化理财收益达到5%以上


其实靠被动收入来维持基本生活,并没有那么难。


当然,这个阶段如果你对理财投资稍有了解,会愿意去尝试一些权益类的投资,比如定投一些大指数基金,虽然短期会承受比较大的波动,但长期来看将年化收益率提高到8%并不难。


做个小小的测算,哪怕你每月存下3000元,按8%的年化收益率算,15年后你也会拥有100万以上。


当然,还有些朋友会感叹光够基本生活费怎么够,而且钱还在不断贬值,这么做会坐吃山空的。


那我们可以继续走入下个阶段,财务舒适的状态:设定一个你舒适的生活费,把它乘以1.2倍,如果你的被动收入能够满足这个条件,就说明你不仅可以过得比较舒服,而且还有20%左右的结余去抵抗通胀。


设定这两个阶段,我觉得对普通人还是很有意义:

一方面,它们属于跳一跳能够到的阶段,比起投资大师,普通人靠合理的薪资+大众理财方式,的确可以实现。同时,也可以让我们经一步摆脱“为了赚钱而劳碌”的状态。


另一方面,它们涉及的问题其实已经跳出了财务这个单一维度,更多地需要我们思考平衡欲望与幸福、梦想和现实等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修行;而从这个维度去思考金钱,才更有可能摆脱金钱的束缚。


简七5.jpg

阶段三:财务富裕阶段

(财务责任)


pexels-photo-54300.jpeg


正如司马迁在《货殖列传》中所言:以无财作力,少有斗智,既饶争时。再往上走,个人认为的确是少数人才能达到的状态。


但“富裕”这个阶段,也并非每个人都需要的。


更多的财富,也意味着更多的责任。市场经济时代,钱的本质是一种方便配置的资源。当你拥有更多金钱,其实也就越是在扮演相关角色。


你还别说,也不是人人都希望成为操心担责任的老板的。而反观越来越多顶级企业家会最终选择慈善的道路,也可见一斑。


这个阶段离普通人有些遥远,个人更倾向于“可遇不可求”的态度,不如做好眼前事,功不唐捐。


微信图片_20190304111811.jpg

节点的意义



最后,还想多说两句。


心血来潮想起这个话题,并不是想划什么阶层。你可能会发现,我有些刻意地避免了“财务自由”这个很火的词。


每个人对于自由的定义,并不是仅靠金钱数字就可以定义的。理财只是人生打怪升级路上,一个重要维度;但你追求怎样的终极答案,从来没有标准。


当你可以辩证统一地看待财务和自我的关系,才是正在的“自由”。


另外,投资理财是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习的技能,但我同样觉得我们大多数人的天赋点不在于成为“投资大师”。战略上做自己的财务配置,但战术上更适合把较多的时间,用于提高主动收入之上。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有几个大机会。


而之所以会去思考这样的“财富节点”,本质上也是在思考一个普通人的财务配置战略。


这样的节点并不是绝对的,但“模糊的正确”,又何尝不是一个好选择呢?




附:


关于模糊的正确,和你分享一个小故事。


1984年的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夺得了冠军。记者们都很好奇,这个矮个子选手,怎么拿到的世界冠军?山田本一只说了一句话:我是凭借智慧战胜对手。


大家都知道,马拉松是对体力和耐力的极限考验,可是他竟然说什么凭借智慧取胜?大家都觉得,这个小个子日本人真是故弄玄虚。


两年后,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再一次获得了世界冠军。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的回答还是和两年前一样:我是凭借智慧战胜的对手。虽然这一次,大家没有多说什么,可是对于这个回答,也没有人能够清楚地理解。


终于,在10年后,这个谜底被揭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里,是这样解释的:


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银行、大树、红房子。


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冲向第一个目标,到达之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


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你会有自己的“财务节点”吗?欢迎留言与我讨论。^ ^

图标赞 62
62人点赞
还没有人点赞,快来当第一个点赞的人吧!
图标打赏
0人打赏
还没有人打赏,快来当第一个打赏的人吧!